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是什么?
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是指在某项体育赛事中,代表运动员行使权益、接受职业相关服务的书面协议。这份协议需要运动员、运动员代表和相关职业机构共同签署,是保障运动员权益和规范相关服务的重要文件。
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运动员代表的资格认定和相关职责;
2. 运动员及代表需遵守的赛事规程和竞赛规则;
3. 运动员代表需要向运动员提供的服务内容和保障;
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是:运动员有代表时签的一个协议书,如下有一个表格
体校运动员退役安置条件?
因伤病退役的短跑运动员孙影正筹划在长春开一家烤肉店,这个大胆的计划是在不久前举办的首期吉林省退役运动员创业培训班上诞生的。
从10月28日到11月7日,孙影和另外74名退役运动员走进课堂,成为退役运动员创业培训班的第一期学生,69人获得了培训结业证书,初步达成创业意向的有9人。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翁家忍说:“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全国体育系统第一个专门针对退役运动员的创业培训班,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有人已经习惯把中国竞技体育比作金字塔式结构,能在奥运赛场争金夺银的选手无疑位于金字塔塔尖,而像孙影这样的省级专业队运动员只能位于金字塔中部。多年以来,各个省份都积压了很多运动员,他们退役后很多人领取了经济补偿,但没有二次就业的能力;即使握有学历文凭,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目前,我国在训优秀运动员约2.3万人,每年有3000—6000名专业运动员退役,有数字显示,每年有40%的退役运动员难以按时适当安置。除了拥有运动能力和一身伤病之外,这些运动员缺少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而主管部门对于运动员职业指导方面责任缺失,让“夺金牌难,找工作更难”成为体育圈内的流行语。
在社会中举步维艰还与运动员再就业意识淡薄息息相关。吉林省体育局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陈志远认为,运动员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束缚,而缺乏创业意识,“等”和“靠”的就业思想较为突出。有些退役运动员有创业的想法,也往往碍于求助无门而半途而废。运动员要想退役之后有好的出路,根本上还是要自食其力,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就业观念,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创业就是退役运动员实现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新体育法的颁布为公民提供了哪些保障条件?
首先,为广泛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提供制度支撑。
一是明确体育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健身为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动体育事业均衡、充分发展。
二是规定国家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体育资源开放共享。
三是明确提出国家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四是增设专章规定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其次,为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运动提供特殊保障。
一是规定国家采取财政支持、帮助建设体育设施等措施,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给予特别保障;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为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安全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便利和保障;并要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优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有效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无障碍需求。
三是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方面,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将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在体育课教学时,组织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科目考核,应当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幼儿园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场地和体育设施器材,开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体育活动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措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